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年  四月十三日 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首 页-->祖统工作-->政策法规

孙中山与祖国统一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3日 15:32:11       访问人数:13405       字体:         打印

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先行者一,也是祖国统一思想的不断发展者和实践者一。他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和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是推动其一生不断革命、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因,并因此发展和完善了其祖国统一思想体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给孙中山以极大的影响,使他的祖国统一思想在理论认识、依靠力量和对敌斗争的策略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首先是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发展。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个具有适应世界潮流和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在国民党一大的文献中尚未见诸文字,这是后来总结的提法),并指出,中国的唯一生路在于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中国的统一,也只能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为此,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孙中山:“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关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毅然改组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发展农工运动,统一广东根据地,积极准备大举北伐,从而使他所倡导的全国人民渴望已久的祖国统一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第二,在民族统一问题认识上的发展。民族统一是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的精髓和首要内容。从“反满”“五族共和”到大汉族主义的“融合”与“同化”,孙中山的民族统一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偏见和不足,但仍然是不断地进步、发展、完善。国民党一大宣言提出“民族自决”的主张,承认“中国境内各民族之自决权”,并将在革命胜利后建立个“自由统一的中华民国”,更加体现了孙中山民族统一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对实现统一所依靠的基本力量认识上的飞跃。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农民、工人最为痛苦,故“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为使这些力量得到真正发挥,孙中山强调全党同志要把工农大众当作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力量,把统一事业作为奋斗目标,并联合各民族力量形成“一个大力量”,以实现祖国统一。这与其前期把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军阀、策士身上,及以无原则的妥协求和平统一相比,无疑是很大的跨越。  
    
第四,只有建立一支忠诚革命的军队,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由于孙中山所利用的主要武装力量构成的复杂性,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决定了孙中山没有坚强的实力来对付国内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这两股恶势力,革命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为此,孙中山痛切地体会到以往失败“就是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统一大业难成。为此,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并明确提出“立革命志气,做救国救民事业”,“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统一大业方可以告成”的建军要求,表明了孙中山建立革命军队以图统一的决心和态度。  
    
第五,军阀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是中国一切祸乱之根源,是阻挠国家统一的总根源。“用中国的军阀来征服中国”是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最初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为此给了孙中山以适时的、正确的批评,指出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自成为大工业生产国,以谋经济上政治上之自由发展与完全独立”。要谋求国家独立统一,就必须“一面与民众为亲切的结合,一面与苏俄为不二的同盟。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并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孙中山为和平统鞠躬尽瘁  
    
为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孙中山于1912年和1924年两次应邀北上,与政治对手会谈,这是他为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而进行的两次意义重大的实践。  
    
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以“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的谎言,骗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但他却清楚地知道,以其治国之道和他的军队实力统一中国并征服民心,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邀请孙中山和黄兴到北京“共商国事”。孙中山以中国当前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在此危难之时“只宜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忍辱负重的指导思想,并希望此次北上能达到“调和南北感情,巩固民国基础”的目的,伴有以军阀作为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力排众议,毅然北上。然而,袁世凯是不可能以其所把持的军阀力量,为中国的统一去战斗的。孙中山第一次北上为谋求和平统一的努力因此而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1929
11月,孙中山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馄政权之后,单骑扶病第二次北上,并表示要以诚恳的态度,去为全国人民谋和平统一。为了达到这目的,他提出革命纲领:召开国会,公开解决全国大事,以打倒军阀;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租界和领事裁判权,以打倒帝国主义。  
    
由于积劳成疾,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孙中山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这次北上,其谋求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革命纲领、依靠力量、政治联盟和最终目标等观点,与第一次北上却有着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可以概括为:在实现国共合作及改组后的国民党领导下,通过以工农为基础力量的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坚决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斗争,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统一,并把这个斗争同国际无产阶级和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斗争结合起来,共同打破帝国主义的统治,扩大和最终建立被压迫民族全部解放的新的统一局面,从而发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正是孙中山认真汲取教训、主动适应时代发展之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否定自我,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理论和学说的伟大之处,也是他对历史的一个贡献。  
    
三、“祖国统一”的历史意识给后人留下宝贵启示  
    
祖国统一是孙中山的毕生夙愿。他从中国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得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在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中国遭遇了许多战乱之祸,但是分裂是历史发展之变,分久必合才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只有“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才不会“为强力所蔽障”。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凝聚全民族的“历史意识”共图统一大业的奋斗历史。有了这种“历史意识”,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旧中国变成了个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 民革福建省委员会主办 四创软件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2006
电话:0591-87826701 信箱:fjmg@minge.gov.cn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276号同心楼七楼 邮编:350003
闽ICP备05024305号-3 中文域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政务